专科手术麻醉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治疗原则是 专科手术麻醉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

专科手术麻醉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

2024-06-26 1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第六节 —

缩窄性心包炎

手术麻醉

正常心包由脏层和壁层纤维浆膜构成,两层浆膜之间的潜在腔隙称心包腔,内含15~25ml浆液。心包慢性炎性病变可致心包增厚、粘连、钙化,从而使心脏的舒张活动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引起心输出量降低,全身循环功能障碍。  

(一)缩窄性心包炎特点

1.病因 

缩窄性心包炎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毒性代谢产物、心肌梗死等炎症性因素波及心包所致,也有个别患者是由外伤炎症所引发。其中细菌感染,尤其是结核菌感染是目前我国缩窄性心包炎的最主要病因。而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逐渐下降,其他非特异性病因如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射性心脏损伤、肾衰以及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等导致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比例则逐渐增多。

2.病理改变 

缩窄性心包炎的特点是慢性炎性渗出物机化、纤维组织形成;钙盐沉积形成斑块或条索状钙化;严重者甚至形成完整的骨性外壳,压迫心脏。缩窄的心包厚度一般为0.5cm,重者可达1.0~2.0cm。缩窄性心包炎病变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心脏长期受压,可逐渐出现心外膜下萎缩,晚期可出现广泛性萎缩,心室壁明显变薄。慢性炎症还可直接侵犯心肌,导致局灶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

3.病理生理特点

(1)缩窄的心包限制双侧心室的正常活动,右心室的舒张充盈受限,腔静脉回血受阻,静脉压升高。上下腔静脉入口处狭窄及房室环瘢痕狭窄者,静脉回流受限尤为明显。上腔静脉压力增高时,头、面、上肢等上半身血液淤滞、水肿,颈静脉和上臂静脉怒张;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下肢肿胀,腹腔脏器淤血肿大,并可出现大量的胸腹水。左心室舒张充盈受限时,引起肺循环淤血,肺循环压力升高,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2)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由于心脏舒张充盈功能受限,导致心脏每搏输出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体力活动或严重缩窄时,主要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心率增快进行代偿。当心率增快不足以代偿心输出量,或外源性因素抑制心率时,则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3)右心系统压力明显增高,平均右心房压≥10mmHg,严重患者甚至达到30mmHg以上。

4.临床表现 

因病因不同、发病急缓、心脏受压部位及程度等不同而不同。如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往往起病缓慢,自觉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腹胀、腹水、下肢水肿等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低热、食欲缺乏、消瘦、贫血等结核病症状。体征呈慢性病容或恶病质;吸气时颈静脉怒张;腹部膨隆,肝脏肿大压痛,大量腹水者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面部、下肢凹陷性水肿,皮肤粗糙;心音遥远但无杂音,心前区无搏动,脉搏细速,出现奇脉(即脉搏在吸气时明显减弱或消失,是心脏舒张受限的特征),血压偏低,脉压缩小,吸气期血压下降,静脉压升高。

5.实验室检查 

X线心脏大小多无异常,心影外形边缘平直,各弓不显,心包钙化(占15%~59%),上腔静脉扩张,肺淤血,可能存在胸腔积液。心包停能心包增厚的程度。超声心动图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心包增限、下脸静脉及肝静脉增宽等征象。心电图往往示丁波平坦、电压置,ORS波低电压,可在多导联中出现:T波倒置提示心肌受累,倒置越做者心包剥脱手术越困难;常见窦性心动过速,也可见心房纤颤。

(二)术前准备与评估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通常全身情况较差,术前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如低盐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输注白蛋白。

(2)利尿、补钾,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胸腹水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在术前1~2天适量放胸水、腹水。

(3)对于心率过快的患者可使用小剂量洋地黄,使心率不超过120次/分。

(4)对于存在活动性结核感染的患者,首先需行抗结核治疗,最好经3~6个月治疗待体温及血沉恢复正常后再手术。若为化脓性心包炎,术前应抗感染治疗,以增强术后抗感染能力。

(5)准备呼吸循环辅助治疗设施:特别对病程长、心肌萎缩、估计术后容易发生心脏急性扩大、心力衰竭者,应备妥呼吸机及主动脉球囊反搏等设施。术中可能发生严重出血或心室纤颤,需准备抢救性体外循环设备。

(6)准备术中监测设备:包括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等;必要时准备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浆蛋白、电解质等,对围术期应用利尿剂者尤其重要,有利于维持血钾水平、预防心律失常和恢复自主呼吸。记录尿量、检验尿液,了解血容量和肾功能。

(三)麻醉要点

心包剥脱术宜选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循环代偿功能十分有限,因此麻醉诱导过程需选用对循环功能抑制较小的药物,且在有创血压和心电图监测下进行缓慢诱导,同时准备好去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抢救药物。诱导药物可选用依托咪酯0.2~0.4mg/kg或咪达唑仑0.05~0.1mg/kg,加芬太尼10~20μg/kg或舒芬太尼1~2μg/kg,肌松药物可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进行选择。诱导过程中需避免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维持适当的心率对于维持心排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麻醉维持可以采用吸入麻醉,也可以采用静脉麻醉,但需避免麻醉深度过深,注意麻醉药物对循环的影响。麻醉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有创动脉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PiCCO或TEE监测,指导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容量治疗。

容量管理方面需严格限制液体的入量。心包剥脱前补液原则是量出而入,维持血压;心包剥脱后则需进一步限制入量,以避免心包剥脱后腔静脉回心血量骤增而引起心脏扩大,甚至诱发急性心脏扩大、肺水肿、心力衰竭。对于术前准备不够充分,手术时仍存在明显水肿和呼吸困难的患者,或术中少尿无尿的患者,手术开始时可以给予大剂量利尿药。但在利尿过程中需监测血电解质水平,避免低钾血症。

外科操作对于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十分显著,且可能导致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开胸后,胸骨牵开器应逐渐撑开,否则突然过度牵开可使心包受牵拉更加绷紧,心室充盈骤减,血压明显下降。心包剥脱过程中手术牵拉或电刀刺激可诱发心律失常,应立即暂停手术,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游离下腔静脉入口处及心尖部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麻醉医生应密切观察低血压水平及持续时间,及时提醒外科医生,避免低血压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包完全剥脱后,宜采取头高脚低位以减少回心血量。若右心表面心包剥除后,心室快速充盈、膨胀,伴心肌收缩力不足,出现急性低心排综合征时,应限制液体入量,给予利尿剂及小剂量正性肌力药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膈神经损伤、冠状动脉损伤和心肌破裂等手术并发症。

(四)术后注意事项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长期受压,活动受限,心肌萎缩;而另一方面外周循环淤血水肿,全身总液体量增加;心包剥脱手术操作使室壁水肿,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故术后充血性心衰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管理的要点是继续强心利尿,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以及体循环血管阻力、心排量、全心射血分数、全心舒张末容积等PiCCO参数,来指导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液体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自:《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麻醉科诊疗常规》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